全搜索导航加载中...

2016年11月26日 星期

首页 » 第03版:综合 » 该收否?如何收?关键在理念 上一篇  下一篇 字号 [放大 默认 缩小]

该收否?如何收?关键在理念

  □刘一

  华阳城管对100余辆共享单车进行清理,引得舆论哗然。说白了,这件事的重点,其实不是一个执法问题,而是绿色发展的理念问题。

  都晓得,自行车是目前最低碳的出行方式,代表了一种绿色的生活理念。成都要推进绿色发展,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,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肯定是题中之义。共享单车进入成都,不仅是一个新鲜事物,更是成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好助力。一“清”了之,看起来是搬出了法律法规,但实际上,是基层执法理念没有跟上,对“共享单车”没有概念,没有把绿色发展和城市管理融会贯通。大成都该如何建设、如何发展,很大程度上,不是盖几座楼、修几条路的问题,而是如何盖楼、怎样修路的问题,也就是说,是一个发展理念如何跟上潮流的问题。当然,任何新理念的树立都有一个过程,对华阳街道的做法也不必过分苛责。比如前些年,成都全城也有过梧桐叶、银杏叶要不要扫的大讨论。现在,成都很多地方对扫不扫、何时扫,就有了比较科学的做法,既照顾了市民的审美需求,又不影响城市的整体整洁。先有理念,后有管理,达成了理念的共识,就能形成科学的管理。

  话说回来,虽然对共享单车应该给予一个包容性成长空间,但是,也不能因为这个“包容”就丢成都城市文明的份儿。既然骑车都“绿色”了,为啥停车不“绿色”呢?其实,在目前拥有共享单车的全国各个城市,其停放都是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。对这个新事物、新问题,如何率先摸索出一个解决之道?相信成都有这个智慧。

[推荐好友] [打印本页] [收藏本文] [返回首页]

最新跟帖

发帖区

已有0条跟帖(点击查看)    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

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