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内人士:单从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断定不达标为时过早
微妙的一天 5月25日早间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长城的举报戳到了比亚迪的软肋:其混动车型使用常压油箱的排污问题。 5月25日下午 比亚迪发布了宋Pro DM-i冠军版,直击长城汽车最重要的A级车SUV市场,对其形成了直接威胁。 是此车企产品质量缺陷?还是彼车企以不正当竞争干扰同业发展? 解读 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 常压油箱这一概念与高压油箱相对。 一般来说,汽油在常温常压下也会挥发,造成油箱内压力过大,而常压油箱有一个专门的装置,以碳罐来吸附这些气态油,下一次启动发动机时,这些汽油会在空气进入的作用下参与燃烧。 不过,类似插电混动车型发动机启动较少,常压油箱的设计不足以长时间“管住”挥发的汽油,客观上这部分气态汽油就是长城汽车声明中的“蒸发污染物排放”。 因此,对电机使用较多、油箱有可能长时间闲置的插电混动、增程式汽车来说,光靠碳罐吸附不够用,要多一个“阀门”,直接把汽油“关住”,关住之后油箱内压力动态维持在相对较高状态,这就是高压油箱。 汽车行业风云乍起。 在比亚迪发布宋Pro DM-i冠军版之际,长城汽车冷不丁地出击,给风头正盛的新能源“一哥”当头一棒。 5月25日早间,长城汽车发布声明,已向多部门递交举报材料,就比亚迪两款车采用常压油箱,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。 不到两个小时,比亚迪便针对性地进行了回应,称长城汽车是自己购车送检的,检测报告无效。比亚迪还称,其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,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。也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调查、取证和检测。 有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,插混车型采用常规燃油箱难以满足国六b的环保要求,目前市面上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插混车型大都采用高压油箱,这会导致成本上涨。不过由于长城汽车未公布举报材料,影响蒸发排放的因素不仅是油箱类型,因此单纯从采用常压油箱就断定导致不达标还为时过早。 两大巨头的火拼让业界哗然。5月25日午后,比亚迪和长城汽车A股双双跳水,截至收盘,长城汽车跌6.17%,市值蒸发138亿元,比亚迪跌2.41%,市值蒸发184亿元。 检测机构:正在了解和处理 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,4月11日,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,就比亚迪秦PLUS DM-i(产品型号:BYD7152WT6HEVC2)、宋PLUS DM-i(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)采用常压油箱,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。 长城汽车方面向红星资本局表示,“以声明信息为准,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。” 红星资本局询问举报材料的具体内容、为何公开举报,长城汽车未作回应。 5月25日中午,比亚迪方面发布声明回应称:“坚决反对任何形势的不正当竞争,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”。 比亚迪称,经了解,长城所说的情况,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、保管并安排送检,中汽中心(天津) 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。测试车辆严格来说,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,即应由第三方抽样、保管及送检,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,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,里程仅为450-670公里。鉴于以上,比亚迪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,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。 对此,红星资本局多次致电该检测机构的多部门了解情况,未获有效回应,综合管理部一名员工表示:“这个事由集团统一回复。” 随后,红星资本局从中汽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,集团对该事件正在了解和处理,暂时还没有进一步消息。 争议漩涡中的常压油箱 长城汽车认为比亚迪两款车型的核心问题是:“采用常压油箱,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”。 这两者有什么因果关系?目前的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什么? 某车企内燃机与配件研究员告诉红星资本局,蒸发排放是指除汽车排气管排放以外,从汽车燃料(汽油)系统损失碳氢化合物蒸气的过程。它是全球车辆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排放的主要来源:“国六b排放标准对车企的技术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 某车企内燃机与配件研究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,“插混车型采用常规燃油箱难以满足环保要求,而高压油箱能禁止燃油蒸汽流出,符合环保要求。目前市面上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插混车型,大都采用高压油箱,比如宝马i3、高尔夫GTE、沃尔沃XC90等。当然高压油箱会导致成本增加。”他表示:“不排除比亚迪有其他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。” 汽车独立分析师张旭向红星资本局表示:“常压油箱是指没有真空设备的汽油储存箱,容易导致更多汽油挥发成蒸气。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指的就是汽车所有可挥发成分(主要是汽油中的烃类化合物)释放到大气中的总量。使用常压油箱的车辆,由于更多油品挥发成蒸气,很难达到限制车辆蒸发排放的标准。这也是长城汽车质疑比亚迪的原因所在。” 如果长城的举报属实,比亚迪的两款车型有可能不符合国家的蒸发污染排放标准。但这需要进一步核查和验证。“因为影响蒸发排放的因素很多,不仅仅是油箱的类型,发动机与油路设计、加油口设计、车辆使用情况等都会产生影响。所以,单纯从采用常压油箱就断定导致不达标还为时过早。”张旭说。 长城汽车“定向狙击”? 被长城汽车举报的秦PLUS DM-i冠军版于2月底上市,上市七天订单就超过3.2万辆,3月销量超3万辆,4月超3.1万辆,为当月轿车销量冠军。这款A级轿车售价低至9.98万元,被认为是对竞品的“降维打击”,按照现在的销量趋势,能够冲击年度轿车销量冠军。而25日上市发售,售价13.58万元起的宋Pro DM-i冠军版也是个“卷王”,这对友商们是不折不扣的噩耗。 长城汽车的实名举报,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长城汽车此举或为遏制比亚迪发展势头。该业内人士表示,被举报的两款车型是比亚迪的重要销量支柱,也是长城哈弗需要重点恶补的价位区间的直接竞争对手。 “长城汽车为啥买比亚迪的产品,还拉去检测?为啥选择比亚迪新车发布的当天实名举报?我认为是在定向狙击。”该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,“宋PLUS DM-i和秦PLUS DM-i是比亚迪的支柱性车型之一,无论是停售还是整改,销量必然受到影响。而比亚迪宋PLUS DM-i与长城旗下的哈弗、魏牌的PHEV车型是直接竞争对手。” 纵深 车企竞争加剧 长城汽车与比亚迪此消彼长 两家车企互怼,结果是两败俱伤。当天,除了当事双方,还带崩了相关汽车股,A股*ST越博、*ST中期、ST曙光、S佳通跌停,晋拓股份、九号公司等大跌,港股方面,蔚来、小鹏汽车、吉利汽车、北京汽车等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下跌。 乘联会发布了最新零售销量初步推算,预计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73.0万辆左右,环比增长6.6%,同比增长27.7%。 有业内人士分析,目前伴随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,行业面临全面竞争升级,企业之间的确存在矛盾。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,过去几年,长城汽车与比亚迪的“江湖地位”发生了巨大变化。 长城汽车曾是燃油汽车领袖,在通过皮卡起家后,2002年进入了SUV领域,接连推出长城赛弗、哈弗CUV、哈弗H6等爆款车型。其中,哈弗H6连续87个月获得国内SUV市场销量第一名,被称为国民神车,2016年巅峰时期的年销量达58万辆。 2014年,长城汽车凭借11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《胡润研究院2014最具价值中国品牌》55位,在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一。2016年,长城汽车的总销量达到107万辆。 由于产品结构单一,高度依赖SUV细分市场,2017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腰斩,迎来转折点。2017年至2022年,长城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7万辆、105.3万辆、106万辆、111万辆、128万辆、106.7万辆。今年1-4月,长城汽车累计销量33.73万辆,同比下滑21.67%。 比亚迪则快速崛起于新能源时代,并成为领军企业。2020年6月,比亚迪发布了DM-p平台和DM-i平台。正是靠着第四代DM-i超级混动技术,比亚迪近两年实现销量飞升,一跃成为行业龙头。2020年至2022年,比亚迪的销量分别为42.70万辆、72.13万辆、186.85万辆。今年1-4月,比亚迪累计销量77.66万辆,同比增长约96.61%。 上述数据显示,2022年,比亚迪的销量一举反超长城汽车。今年比亚迪的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,争取360万辆,与长城汽车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。 目前混动车型是各车企抢夺的新赛道。面对比亚迪DM技术,长城汽车拿出了柠檬DHT混动。目前,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魏即搭载了DHT混动,但在市场上声量还微弱。2022年8月,长城汽车将柠檬DHT混动用到哈弗H6身上,售价比燃油版更高,也没有激起太大水花。 长城汽车2022年度电话会议上明确:“2023年的核心目标是重塑销量增长势能,集中资源发展新能源。”重点恶补此前错过的10-20万元价格区间大众市场,哈弗将全面覆盖10万至20万元的插混车型,一年上市5款车型,定价策略也从成本定价转向竞争定价。 但比亚迪各个“冠军版”来势汹汹,秦PLUS DM-i、宋PLUS DM-i都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,长城汽车即便不要利润也不易“卷”动。 值得一提的是,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也曾惺惺相惜。 红星资本局2021年11月报道,比亚迪将“魏”商标转让给了长城汽车。比亚迪方面当时向红星资本局表示:“比亚迪于2016年1月提交‘魏’商标注册申请,在今年决定将其转让给合作伙伴长城汽车。同时,长城汽车将其他注册商标转让给合作伙伴比亚迪。双方将携手共进,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而努力。” 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|
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,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“来源: 成都商报”字样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侵权举报电话: 028-86783636
新闻热线 86612222 | 服务热线 86613333
订报热线 87677175 | 广告热线 86510016
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
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
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@163.com
本社地址: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| 蜀ICP备:07003170号
Copyright ©1996 - 2017 C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|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