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链迎来发展“路线图”
2023目标 ■ 力争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,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■ 将制定年度公共数据开放重点清单,年内新增开放数据不少于2000万条 ■ 力争引进大数据重点项目20个以上、总投资额400亿元以上,引进人工智能重点项目25个以上、领军人才团队5个以上,总投资额600亿元以上 作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一条重点产业链,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)产业链今年将如何发力?5月26日,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,《2023年成都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)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要点》(简称“工作要点”)于近日印发,这意味着成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)产业链迎来发展“路线图”。 具体来看,成都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)产业发展的细化举措有哪些?记者了解到,该工作要点涵盖“工作目标”“重点工作”两个方面,其中,“重点工作”部分明确了17条细化举措。通过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,成都的目标是力争2023年,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,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。 强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探索产业数据开放流通 成都正打造“数据+算力+算法+场景”于一体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全要素产业生态体系。瞄准实现这一目标,此次印发的工作要点明确了一项重点工作任务——实施数据价值化攻坚行动,在此过程中,成都将强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,探索产业数据开放流通。 如何强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?工作要点显示,成都将制定年度公共数据开放重点清单,年内新增开放数据不少于2000万条。完善公共数据集中授权运营机制,全年形成不低于50类数据服务产品。加强成都数据集团运营,促进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动。力争在智慧医疗、智慧交通等公共服务细分领域开放数据集2个以上。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数据资源,数据开放共享成为一大趋势。对此,成都将探索产业数据开放流通,推动成都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要数据目录的研究制定,开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数据采集标准化试点,力争在高端能源装备、智能终端、自动驾驶等产业细分领域开放数据集3个以上。 抢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,成都已布局相关大数据中心,如何盘活存量资源?此次印发的工作要点也给出了“答案”。成都将实施算力资源化提升行动,其中,将区分已建、在建、待建和老旧数据中心,分类制定存量数据中心优化提升计划并予以实施。 产业发展还需体制机制保障,对此,成都将制定《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》实施细则,印发《算力券管理办法》,加快推进算力政策落地落实。 下转02版 |
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,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“来源: 成都商报”字样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侵权举报电话: 028-86783636
新闻热线 86612222 | 服务热线 86613333
订报热线 87677175 | 广告热线 86510016
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86753210
投递质量投诉电话 87677175
总编信箱 cdsbzongbian@163.com
本社地址:成都市红星路二段159号 610017 | 蜀ICP备:07003170号
Copyright ©1996 - 2017 C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|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成都商报